我知道了
我县铺路架桥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初秋,赏桂的好时节。我县东南、高邮湖畔,一座新桥横跨在宽广的湖面上,连接金南、闵桥两镇。远远望去,但见桥面上车来人往、川流不息,桥下湖水碧波荡漾、波光粼粼。这就是淮河入江水道中义渡大桥,当地百姓亲切称作金湖三桥,8月8日正式建成通车。

“淮河入江水道把全县一分为二,西侧3个镇、东侧8个镇,给两岸社会经济、交通生活带来诸多不便。”15年前,为跨河修建金湖大桥,全县上下纷纷解囊,捐款造桥。15年过去了,淮河入江水道之上,金湖大桥、二桥和三桥相继建成。不仅如此,淮金公路打开了连接淮安市区的最便捷通道,金马高速让金湖进入“高速时代”……

外通内畅,是如今全县交通最好的注脚。在此背后,是我县科学谋划的“一主四辅”空间布局,正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不断释放出活力。

促进人口集聚

不断优化的交通,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人口的持续集聚便是其一。

“这路一通,两边的地也跟着‘金贵’起来。现在农民思想都活,更愿意把土地流转出去,等着按年‘收租子’。镇里现在搞集中居住点建设,没怎么动员,40天,村里136户全部拆迁到位。”东方园林苗木产业园、千亿莲科技园……淮金公路一通车,大项目随之而来。一条公路能带来什么变化?陈桥镇张坝村支部书记徐成香对此了然于心。

2011年8月,这条直通淮安市区、贯穿北片三镇的一级公路,正式建成通车。仅3年时间,陈桥中心镇人口已由1万多人增至近2万人,人口集聚趋势十分明显。同在沿线的吕良、金北两镇,其中心镇人口变化同样如此。

“依托陈桥、吕良、金北北部,规划建设现代农业、承接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辐射的功能区。”不难看出,我县规划中的北片辅助中心,正随着人口不断集聚,一步步展露出现实模样。

助力产城融合

我县多河多湖,水面占县域面积三分之一,交通却一直是发展的掣肘。新形势下,推动产城融合互动,开启金湖新型城镇化之路,补足这一“短板”势在必行。

“抛开政策和情感因素,选择这里最大的考虑是交通。公司生产液晶显示屏的原材料,主要在常州、芜湖和蚌埠一带,在金湖建厂材料半天就能到,综合成本要比深圳原厂还有优势。”从决定落户银集镇到正式试生产,江苏锦润光电有限公司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更让董事长王君辉感到满意的是,公司紧邻334国道,沿路向西便直通金马高速入口,与宁淮高速直接衔接。

在银集、涂沟两镇之间,以334国道为轴,我县空间布局的另一辅助中心——淮安金湖经济开发新区,目前已初具规模。新区现有各类企业103家,其中列统企业达15家。

334国道建成以前,这里工业还是一片荒芜。5年后,一个充满潜力的市级经济开发区悄然兴起。这样的变化令人惊讶,却在意料之中。

“‘一主四辅’空间布局,不是让各区域相互割裂,而是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县委书记肖进方说:“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建设,是促进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

推动城乡一体

“我老家与湖对面的闵桥,只有一湖之隔。小时候,要去湖对面走趟亲戚,得提前一天看天气预报,还要再坐50分钟摆渡;金湖大桥建好后,乘车去还得从塔集绕路,也要花上40分钟时间;现在自己开车从金湖三桥走,只要10多分钟。”谈起近年来我县交通的变化,家住金南镇缸庙村的徐家才深有感触。

在金南、闵桥和塔集三镇之间,规划建设中的“生态旅游示范区”,因金湖三桥形成了快速的交通循环网络,顺利连成了一体。

再从全县交通看“一主四辅”布局:同一功能区各镇之间需10分钟,功能区的集聚力正不断增强;主城区与功能区之间车程半小时以内,其辐射带动作用也愈加明显。

在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上,科学的规划已然落笔,完善的交通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放眼金湖,高嵇大桥接线、发展大道、荷花荡旅游公路等重点工程,正如火如荼推进之中。而今,420省道、331省道改线金湖段、人民路南延、宝应湖大桥等又一批新工程,又写进了县委工作报告……

(李广忠 李进 邱忠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