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乾隆年版《高邮州志》记载:三国时期,“蒋济,字平通,平阿人。与刘华、胡质、陈矫、徐宣知名一时,号为扬州五士。仕郡计吏、州别驾。”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有其条目,其中“蒋济,字平通,楚国平阿人。”二者一致,皆曰:平阿人。古之平阿者,即为今县境内塔集镇所在。这几成公论,勿庸赘言。相较两志书记载,《高邮州志》中所述内容基本由《三国志》中来,且简略。现根据《三国志》和《晋书》所载,将蒋济事略介绍如下。
蒋济,字平通,楚国平阿人。与刘华、胡质、陈矫、徐宣知名一时,号为扬州五士。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起,直到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历时40多年。仕魏时扬州郡计吏、州别驾直到魏国太尉任上“薨”。从魏太祖曹操到文帝曹丕,至明帝曹叡直至齐王曹芳时代,历经四朝,他的文韬武略,直接影响战争胜负乃至三国形势走向。
曹操:此人若作乱,那是我不知人善任。
蒋济年轻时就显露出超凡的韬略。建安十三年,孙权率兵围困合肥,当时曹操率大军正征战荆州,只派将军张喜一人率千骑,转而带领汝南兵去解合肥之围,时士兵反复传染流行性疾病,无兵可出。蒋济便告诉刺史:假装接到张喜的信,言有步兵骑兵四万人已到雩娄,派主薄迎接张喜。让人写了三封信送到城里守城的将领。一封得以送进城,二封被敌方得到。孙权确信有援军来,便烧了围城所建营地迅速撤退,合肥得以保全。
曹操十分信任蒋济,每每问计。建安十四年,曹操问蒋济说:“以前我与袁绍对垒官渡,迁徙燕京白马的人民,人民走不了,袁绍也不敢来抄掠。现在打算迁淮南的老百姓,怎么样?”蒋济认为不可,并说出一通道理。然而曹操没有听从。结果长江淮河之间的十几万百姓,都被惊吓而逃到吴国去了。后蒋济到了邺地,曹操亲自迎接他,见面便大笑说:“本来打算让他们躲避敌人,却变成驱使他们逃跑了。”
蒋济任扬州别驾时,曾有人传言蒋济要叛变,言之凿凿,并告到曹操那里。曹操指着诬告信,很自信地对左将军于禁、沛相封仁说:“难道会有此事?如有此事,是我不知人善任。”并认定这是做乱为乐的人编造出来的。不仅没有查究,反而提拔蒋济为丞相主薄西曹属,从地方副职直接调至曹操重用。
在曹操时期,蒋济出彩的,当是与司马懿一道,计解襄、樊之围,擒杀关羽。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重兵围曹仁于襄阳,曹操派左将军于禁救援,于禁兵败被虏。曹操因汉献帝在许昌,距离敌人较近,打算迁都。司马懿和蒋济劝太祖曹操说:“刘备、孙权,面亲而实远,关羽得志,孙权肯定不愿。可派人劝说孙权抄关羽的后路,并答应孙权将长江以南封给他。这样,襄樊之围可解。”曹操依二人计策而行。此前,孙权曾派使者到关羽处,希望娶关羽的女儿为子媳,关羽破口大骂,侮辱来使,孙权大怒。此时,孙权用吕蒙佯装带兵回建业治病之计,使关羽解其后顾之忧而尽遣主力围樊,而孙权随派吕蒙星夜兼程,直取关羽虚空的后方南郡。关羽终败走麦城,十二月与其子俱被擒杀。
曹丕称赞他:兼资文武,常有超越江湖吞并吴会之志。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春正月,曹操薨,曹丕即王位,蒋济转为相国长史。这年冬天,曹丕称帝后,任蒋济为东中郞将,不久调加任散骑常侍。
当时,文帝曹丕曾下诏书,给征南将军夏侯尚,其中说:“恩施足死,惠爱可怀。作威作福,杀人活人。”意思说:恩赐和礼遇你应以死来报答,永远记住我对你的厚爱。作威作福,杀人不杀人全由你自己决定。夏侯尚得意地将诏书拿给蒋济看。蒋济从夏侯尚那儿回来,文帝问他:“你所听到看到的天下风气怎么样?”蒋济回答说:“没有见到什么好的,只是听到亡国的话而已。”文帝忿然变色而问缘故,蒋济据实回答,并说:“‘作威作福’是《尚书》经中明确要警戒的,‘天子无戏言’,古人都非常慎重,只能请陛下仔细考虑!”曹丕理解了蒋济的意思,终派人将前诏书追取回来。黄初四年(公元222年)升蒋济为尚书。
黄初六年(公元225年)八月,文帝曹丕率水军从谯县顺着涡水进入淮河。冬十月驾临广陵旧城,到长江边视察军队,有全副武装的将士十多万人,战旗相连几百里(见《魏书·文帝第二》),其时,蒋济上表称水路难以通畅,又上《三州论》来劝告文帝。曹丕不从,于是战船数千艘都停滞不前。有人提议就地留兵屯田,蒋济认为东临近湖泊,北靠近淮河,若水大时,敌人很容易进犯。因此,不可以安营屯田。文帝听从,坐车即刻离开。回到精湖时,水还没有全干。文帝曹丕将船只留给蒋济处理。这些战船原本绵延数百里,蒋济重新开挖了四五道小河,将船聚集在一起;预先堆起土堤阻断湖水,先把船牵引来,再挑开土堤,使船全部驶入淮河中。文帝曹丕回到洛阳后,对蒋济说:“事情不能不让你知晓。我刚刚决定分出一半船在山阳池中烧掉,你却能将船全部驶回来,只比我稍微晚一些回到谯。还有每次得到你的奏章,都甚合我意。以后讨敌计划,善思论之。”
曹叡称他:骨鲠之臣,文武兼具,尽职尽节。
公元227年5月,曹丕以46岁年纪崩,明帝曹叡即位,赐蒋济爵位关内侯,后升蒋济为中护军。
当时中书监、中书令独任专权,蒋济上奏章直言:“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今外所言,辄云中书。……如今作为柱石之士人虽少,但品好称职的州官,聪明才智可效力一官职,忠孝信义尽心尽力各奉其职的人,都可以一并驱使任用,不使圣明之朝有单独任用亲近之吏的名声。”明帝曹叡阅后,大加赞赏,下诏书称:“夫骨鲠之臣,是君主所仰仗的。卿文武兼具,尽职尽节。每遇军国大事,都有奏章议折,忠诚奋发,吾甚壮之。”于是,升为护军将军、加官为散骑常侍。
景初(公元237-239年)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蒋济上疏说:“陛下方当恢崇前结绪,光济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今虽有十二州,至于民数,不过汉时一大郡。二贼未除,宿兵边陲,且耕且战,怨旷积年,宗庙宫室,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今其所急,唯当息耗百姓,不至甚蔽。”并希望明帝“舍其缓者,专心讨贼。”明帝曹叡阅后下诏说:“护军含义深远精微的言辞,我从来没有听到过。”
齐王时:共除专权之曹爽。
齐王曹芳即位(公元239年),迁蒋济为领军将军,进爵位为昌陵亭侯,公元242年三月,升蒋济为太尉。此时,蒋济所值得一书的,便是与司马懿一道除掉专权的曹爽。
此前,明帝曹叡临终前,曾握着司马宣王司马懿的手说,希望他和大将军曹爽共同辅佐幼主,便无遗憾。开始时,曹爽因司马宣王“年德并高,恒父事之。”后曹爽专权,任用亲信,其亲近的丁谧、邓扬等人随意地修改法令。这时,恰好出现日蚀天象,齐王曹芳便诏令群臣,问其得失如何。蒋济上疏陈述弊政,曰:“今二贼未灭,将士暴露已数十年,男女怨旷,百姓贫苦。夫为国法度,惟命世大才,乃能张其纲维以垂于后,岂中下之吏所宜改易哉?……望宜使文武之臣各守其职。率以清平,则和气祥瑞可感而致也。”
司马懿则“称疾避爽”。有人拜访他,则装聋卖傻。河南尹李胜拜见后,对曹爽说:“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也。”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春正月,齐王曹芳前往高平陵祭墓,大将军曹爽及兄弟等都跟从前往。太傅司马懿立即在京都部署兵马,先占据武器库,随即与蒋济屯扎洛水浮桥,勒兵以迎天子,上书奏报曹爽的罪状。奏章先述先皇帝临终嘱托,再列数曹爽罪行,意为这是在按先帝旨意行事。有意思的是,奏章特别提出:“太尉蒋济、尚书令司马孚等,皆以爽为有无君之心。”大司农桓范出城逃往曹爽处,蒋济告诉司马懿说:“智囊往矣。”司马懿不屑地说:“爽与范内疏而智不及,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终收曹爽兄弟及其党羽等一并诛之。而此时,蒋济又有情提醒司马懿说:“曹真之勋,不可以不祀。”意思为曹真是朝廷功勋大臣,不能不祭祀,为他留个后人吧。然司马懿不从。
曹爽兄弟等势力被除后,司马氏家族势力日益强盛,独揽朝纲,这也许是蒋济所没有料到的。曹魏王朝日趋羸弱,为10多年后东晋王朝建立做好了辅垫。
因这次讨伐曹爽有功,蒋济进封为都乡侯,封邑七百户。蒋济上疏力辞,曰:“臣忝宠上司,而爽敢苞藏祸心,此臣之无任也,太傅(司马懿)奋独断之勇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论战则非臣所率,而上失其制,下受其弊。臣备司宰,民所具瞻。诚恐冒赏之渐自此而兴,推让这风由此而废。”然而不被允许。
这段上疏极有意思:为之辅佐奋斗40余年魏王朝眼看就发落入司马氏之手,蒋济也许感到自己有责任,但又不想担当历史罪名,故说此事“谋”不在我,“战”也不在我,等于说与我无关。但司马懿要把他与自己捆绑在一起,一定发他接受封赏。
这年(公元249年)夏四月,为魏王朝尽献文韬武略40多年的蒋济终老去世,谥号为景侯。二年后,即公元251年8月,太傅司马宣王司马懿以73岁的年龄去世。
蒋济去世后,其子蒋秀继任。蒋秀死后,子凯继任。咸熙中(公元264-265年),由于蒋济在前朝的显著功勋,改封蒋凯为下蔡子。
(沈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