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县委党史工委县地方志办公室

方志文化“六进”活动进社区

清江浦区党史工办一行到金湖调研交流

“庆七一”系列活动参观吴运铎纪念馆

《金湖年鉴(2019)》

方志文化“六进”活动进校园

2020年,金湖县委党史工委、金湖县地方志办公室深入贯彻上级方针政策及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史志工作职责,开展党史编研和志鉴编修,史志工作亮点纷呈。年内,县委党史工委获“市党史综合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红色期刊《湖荡烽火》获全省党史部门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金湖县志(1986-2005)》获省地方志书质量评定优秀成果奖、获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金湖年鉴(2019)》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2020年度年鉴评审二等奖。

唱响红色旋律 传承红色基因

持续推进党史编撰。一是成立组织。聘请本土党史专家为顾问,调整单位人员分工,成立党史三卷本编撰小组,明确3名专人专职负责党史三卷本编撰工作。二是落实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0万元党史专项资金,用于保障党史三卷本编撰工作有序推进。三是确定全书篇目。邀请党史专家为编撰人员专题授课,明确党史著作性质特点、基本章法与语言文风。组织召开党史三卷本工作推进会议,编发《<中国共产党金湖县历史>(第三卷)编写工作方案》,初步议定全书4篇目21章91节,并明确目标任务与时间安排。四是定期会办推进。在具体撰写过程中,邀请本土党史专家全程参与指导,定期召开编撰小组碰头会,对初稿部分章节分析讨论、反复打磨,力求稿件严格遵循党史基本著作编撰要求,编撰工作整体统一和全篇贯通。

不断拓宽宣教渠道。一是开辟党史宣传专栏。7月,在《金湖快报》开辟“重温党史不忘本,牢记使命勇担当”专栏,整理刊登《金湖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淮南支队挺进小河东地区》等抗战时期、解放时期金湖境内的相关革命史料与英雄人物事迹。二是拓宽史志宣传渠道。投放“重温党史不忘本、牢记使命勇担当”电子大屏宣传彩图,营造“学党史、忆初心、强党性”的浓厚氛围。持续发挥“金湖史志”微信公众平台作用,定期推送《“中国保尔”,历久弥新》《84消毒液,为什么叫“84”》等史志信息,运用新媒体向公众和社会宣传史志知识,全年推送史志信息24篇。其中《84消毒液,为什么叫“84”》一文在二季度被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官方微信公众号“方志江苏”采用,点击率达6000多,达二季度点击率前十名。三是出版发行党史宣传书籍。指导金湖县老区开发促进会出版发行《金湖县革命老区发展史》,联合金湖县新四军研究会出版红色期刊《湖荡火种》。严格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刊物出版前的审核把关,做好样刊留存等存档事宜。四是挖掘党史红色资源。配合组织部门拍摄《把一切献给党——吴运铎在金湖的故事》《造林人》《农抗河》等专题片。挖掘金湖本土发生过的革命事迹和重要遗迹遗址,协助金南镇打造“人民兵工精神展示馆”,不断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前行力量。

定格发展历史 弘扬史志文化

《金湖年鉴(2020)》出版有序推进。坚持《金湖年鉴》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年初,印发《金湖年鉴(2020)》组稿通知,持续推进组稿工作。每月组织责任编辑就年鉴组稿工作进行讨论,交流工作方法,要求编纂人员在认真学习、掌握编纂业务知识的基础上,做好已报单位材料审核、意见反馈及修改工作,做好重点难点单位稿件催报工作。落实跟踪对接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利用电话、年鉴编纂QQ群、电子邮箱等,加强责任编辑和各单位供稿人员的沟通对接,及时解答咨询与疑问。通过资料收集、分类编纂、互校捉错、审核完善、文内插图、出版社审稿等阶段,10月底取得出版社书号,12月底签字付印。

《闵桥镇志》编纂成果初现。在初稿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内容充实与完善,并已形成修改稿。联合塔集镇政府,按照上级方志系统的新部署、新要求,进一步注重编纂细节,挖掘地方独特的文化、历史资源,用准确、真实、严谨、朴实的语言,将该镇的仪表、旅游、农产品等特色产业,自然风光及民风民俗等优势表现出来,把最精彩、最有特色的内容充分展现出来,在完善志书存史功能的同时,提升该志在传播特色文化、扩大影响力上的作用。

史志“六进”成效明显。7月,集中20天左右时间,在全县开展以史志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为主题的“六进”活动,向县图书馆、黎城街道平安路社区、银涂镇银集居委会、家风家规教育馆、吴运铎纪念馆、吴运铎实验学校等赠送《中共金湖地方史》《金湖县志》《金湖年鉴》等史志书籍,让优质的党史方志成果走进群众,服务需求,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中共金湖县委党史工委、金湖县地方志办公室谨向关心、支持党史、地方志事业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祝全县人民:

身体健康,阖家团圆,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