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新四军半塔保卫战与挺进三河以南

1940年春,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3月初,国民党安徽省主席李品仙以桂系顽军第138师和两个济南纵队为主力,首先向津浦路西地区进攻。共产党、新四军为了顾全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大局,多次派人申明大义直至抗议,但均无效。新四军第4支队在身患重病的徐海东司令指挥下被迫反击,歼顽军千余人。不久,罗炳辉司令率第5支队主力前往路西增援,再歼顽军近千人,桂系顽军的进攻遂告破产。

当津浦路西反击战正在进行之时,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也以其主力第117师、独立6旅、常备10旅和盱眙、六合等地的反动武装1万多人,趁新四军五支队主力增援路西之机,于3月21日突人路东地区,分三路大举进攻新四军驻在半塔、古城(今盱眙县王店乡)、西高庙(今盱眙县桂五镇)数十里地段上的第5支队直属机关和留守部队。当时留守部队加上地方游击队仅2000余人,迅速集中于半塔,固守待援。在邓子恢、郭述申、周骏鸣等指挥下,全体干部战士面对数倍于己的顽军毫不畏惧,顽强战斗,先后击退顽军十余次猛攻,坚守半塔7个昼夜,寸步不让。3月27日,在路西作战的第5支队主力由张云逸和罗炳辉率领日夜兼程回师路东,赶到半塔西南的张山集;同日,陈毅电令叶飞司令,率新四军江北挺进纵队4个营星夜驰援路东,也赶到汊涧以南地区,形成对顽军的夹击之势。

战斗到3月29日,韩德勤发动的路东攻势便转为退却,新四军兵分4路勇猛追击。中路:罗炳辉率第5支队主力、陶勇率苏皖支队,直插半塔东北王店集、莲塘、张公铺一线,追击从半塔溃退之顽军。在莲塘、岗村一线,与前来掩护半塔顽军撤退的常备10旅激战,将其击溃后,一直追到三河南岸观音寺以西一线。西北路:新四军10团(两个营)追歼顽军秦庆霖部至涧溪,并乘胜占领秦顽巢穴盱眙城。从路西东返的10团2营于四十里桥击溃周可藩(嘉山县顽县长)、秦庆霖部。秦部向东溃逃。东北路:第4支队7团直插盱眙县马坝镇,在马坝以北俘顽军50余名。接着,攻占永丰镇,俘顽军需处长以下10余人,并向铜城方向追击顽军至金沟镇。东南路:叶飞率领挺进纵队从六合马家集发起追击;15团2营的两个连与游击队在竹镇消灭六合县常备团一部,占领竹镇,接着,同东返之一、三营会合,攻打浮山,顽军狼狈溃逃,全团向铜城方向追击至高宝湖西的三河南岸,韩德勤部主力逃往三河以北,并形成隔河对峙的局面。半塔保卫战瓦解了国民党顽固派在津浦路东的全部政权,淮南抗日根据地就势形成。

淮南抗日根据地(1942年前称皖东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位于安徽省东部和江苏省西部,东起运河,西至淮南铁路、瓦埠湖,北临淮河,南濒长江,津浦铁路纵贯其间。它南与日本之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及汪精卫伪国民政府首都南京隔江对峙,北部的蚌埠是伪安徽省省会,东部的扬州、西部的合肥是日军战略据点,皖西的金寨县是国民党安徽省政府所在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金湖地区的三河以南部分,处于淮南的东北角,是这块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处于苏皖两省结合部,距周围高邮、宝应、淮安、天长、盱眙几个县城都比较远,属于日伪与国民党统治薄弱地区;地形比较特殊,地处淮河下游,西有洪泽湖,东临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三河自西而东横穿腹地,境内河网港汊密布,大部队很难开进,进来了也不易立足。这些条件使金湖地区成了淮南、淮北根据地(解放区)的可靠后方。

(县委党史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