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仕权

图为舒适整洁的小区环境。 本报记者 陈义宝 摄
曾经风光无限的金石南小区,经过风风雨雨的几十年,已经慢慢变老、慢慢落后了。小区内道路狭窄、坑坑洼洼,树高遮天挡着住户窗户的采光,停车位缺失,违章建筑星星点点,环境脏乱、设施老化……居民们怨气很大,热切期盼小区尽快得到改造提升。今年金石南小区整治被纳入改造议事日程,县政府投入300多万元,完成小区自来水、燃气、监控路灯及落水管、主干道沥青路面,和支道路建设等问题。
在小区住了近20年的张汉清大爷深有感触。他说:“小区的变化不仅仅是道路平整了、环境整洁了,人心也随之舒畅了。以前,小区脏乱差层出不穷,人挤车,车挡道,大家都骂娘,现在,小区环境好了,邻里关系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今年,县政府继续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十件实事之一。目前,金采小区、金石南小区已通过竣工验收。这是今年“十件实事”推进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全县“十件实事”累计总投入资金3.585亿元,其中,向上争取资金1.247亿元, 我县投入2.338亿元。
“十件实事”关乎民生
县政府公开征集为民“实事”项目达数十件,从中遴选出十件,并在县“两会”上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结合发展实情列出完成目标、实施进度、投资金额和责任单位,向社会公示,向群众通报,以此为契入点和突破口,让改革发展红利真正惠及到千家万户。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县政府高度重视办理进度,将办理 “十件实事”与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坚持早部署、早分解、早落实,加强组织、大投入、快推进。县长张志勇多次指出,“十件实事”是民心工程,与民生紧密相连,要抓紧办理,定期督办,定期通报,要不折不扣完成,确保年底“结硬账”。为此,县政府先后两次召开会议,专门听取了“十件实事”推进落实情况,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指导工作,现场协调相关事宜;县政府每月都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十件实事”工作汇报会,实时跟踪、限时督办,督促各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切实履行“一把手”的主要责任;县政府办、县督查办采取每周一督查,每半月一通报、一会办,加快实施进度,确保今年县政府承诺的民生“十件实事”任务早完成、早见效,让群众满意。
截至12月15日,整治村庄环境、农村老人免费健康检查、关心困难群体、农村道路提档升级、法律援助工程、区域供水工程、老旧小区改造、优化居民休闲环境、交通秩序整治、文化惠民工程等10个项目已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十件实事”如期推进
为确保“十件实事”快速实施,各项目牵头部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好影响项目推进、竣工的各种问题,确保如期完成各项任务。
县住建局涉及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整治提升城区环境、区域供水工程三件实事,如何圆满完成任务,该局局长沈华东认为,办好“十件实事”是2015年初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十件实事”能否按时完成,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威信。作为住建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办好“十件实事”的重要意义,因此,2015年一开始,县住建局责任部门倒排工期,切实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狠抓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各项任务如期推进。对进展情况不理想的项目,组织局班子成员和牵头责任人进行专题研究,逐项分析原因,查找存在的问题,分别采取措施,加快工作进展,确保如期完成了任务。
关心困难群体这件实事牵涉到民政和残联两个部门,时间紧、人数多、任务重,为完成这项工作,两家部门切实加强领导,搞好组织协调。主管领导项目亲自督办,共同研究加快项目进度的具体措施,采取召开项目协调会、现场办公会和到施工现场检查、督促各项工作的加快推进。特别对进展情况不理想的项目,进行重点督办。
区域供水工程重点是为了确保城乡“同质水”成为“高质水”,要让管道过河上桥,走村入户,要解决成百上千的技术难题,要完成125个小水厂的关闭和并购,要解决工程实施中资金短缺等众多困难……“从管网路线的规划,到具体工程的实施,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倾注着责任部门和施工人员的汗水与心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管网快速铺通,工作人员经常要奔走在各镇各村,周末也不例外。全县累计投入5200多万元,特别是进村入户的支线管网,重点解决了管网材质差、陈旧老化严重、管径供水能力不足、用户水压偏低、水表质量低劣等一系列问题,将清洁干净的自来水,接到了千家万户。水务局作为牵头部门,明确责任,加强督促检查。“一把手”季建国多次亲自组织工作组深入基层、深入项目施工现场协调解决问题,督促施工单位加快建设进度加强质量监管,抓好安全生产,搞好工程验收,确保按质按量完成建设任务。
“十件实事”推进中,各部门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强化措施,抓好任务落实,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为重要的是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研究制定本部门确保年底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的工作措施,排出项目竣工时间表,把工作任务具体落实到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做到团结协作,埋头苦干,克服一切困难。同时,加强与项目牵头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共同抓好项目的实施,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为民办十件实事的各项任务,给全县人民一个满意的交待。
“十件实事”落地得民心
早在十几天前,黎城镇任庄村69岁的吴祥做梦也没有想到,在本村组织的老年人免费健康检查中,自己被查出了食管癌前期病变……2015年12月4日,吴祥在县人民医院及时得到了医治。
值得庆幸的是,在我县为老年人提供了免费健康检查中,像吴祥一样发现癌前病变(早期癌)达730例,这些患者目前都已得到了较好地治疗。按照县里出台的相关文件精神,县人民医院对筛查出的患者减免10%治疗费,县合作医疗政策上倾斜多报销10%,这样,癌症患者医药费用总报销达到了80%左右,比其它疾病住院多报销费用15%以上,而且发现癌前病变患者治疗费用可控制在二万元左右。为老年人提供的免费健康检查,较好地达到对食管癌、胃癌、宫颈癌有效的一级预防。
农村老人免费健康检查项目累计为5.2万农村老年人提供了免费健康检查,共检出慢性病患者16769人,其中高血压10847人,糖尿病3514人,肿瘤730人,其他患者1650人。还及时为参加体检的老年人更新健康档案,对发现的慢性病患者进行了慢性病管理。
记者来到吕良镇大庄村,富足安乐的田园画卷立刻跃入眼帘。宽阔的水泥路穿村而过,伸向村庄深处。道路旁栽种着朴树、红榉、白玉兰等时尚树木花卉。在密林中若隐若现的,是村民的家——有着浓郁特色的一座座乡村四合院,庭前绿树繁花,与灰白相间的庭院相映成趣,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农村美景。但在以前,这个村,竟然是一个既脏乱差又贫穷落后的小村庄。短短一二年光阴,大庄村一举成为全县“田园生态村”。村党总支书记邹正清告诉记者,在2015年农村环境整治过程中,全村党员干群下大力气,开展千人会战,刷房屋、拆茅厕、整路面、栽花草、清河塘、收垃圾,整个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成效显著,顺利通过环境整治,脏乱差的村庄一去不复返。
残疾人朋友有条不紊地加工手中的玩具,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自食其力的幸福笑容。这是记者日前在县残联公办残疾人托养中心之一——金北镇“苏馨家园”看到的场面。目前,该托养中心已创办了残疾人辅助就业工厂,为托养的20名残疾人提供手工劳动项目。“苏馨家园”的老板告诉记者,这20名残疾人十分珍惜来自不易的工作,在厂里工作表现相当的好,平均每月能拿到1200元左右的工资,最高的能达到1500元,这些钱足以让他们自食其力。
关心帮助弱势群体这件实事涉及五个方面:即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50元提高到49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30元提高到370元,新标准已从2015年7月1日起执行;全县各镇均建立了残疾人托养机构,托养残疾人员200名,有效减轻了残疾人家庭的负担,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全县0—14周岁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全部提标,由每人每年20元提高到60元;建设一个“关爱驿站”,为300名困难家庭老人购买养老服务;为全县3946名持证的三、四级轻度残疾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