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健全保障机制 提升乡村内涵
我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成效明显
连连续三年考评名列省第一等次、市第一名,入选全省促进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成效明显地区激励名单

■邹勇 王明和

金南镇幸福湾小区

塔集镇黄庄亭

湖畔旺屯

整洁乡村道路

塔集镇村庄环境

塔集节点

前锋镇白马湖村

日前,笔者走进吕良镇湖畔旺屯,安闲宁谧的田园画卷立刻跃入眼帘:宽阔的柏油路面穿屯而过,道路旁栽种着玫瑰花、月季花、白玉兰等欣赏性花卉,与屯中的小桥流水、粉黛民居共同勾勒出一幅徽派建筑的美丽画卷。

张坝村位居我县城最北端,紧挨草泽河,在短短二、三年时间内,张坝村的变化却是用“天翻地覆”这个词来形容,在村部东侧顺利建设了湖畔旺屯……该村被评为“江苏省卫生村”。市、县评为“生态家园示范村”。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并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统筹各类资源,深入推进“四治理、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向美,农民群众满意度日趋攀升。连续三年考评名列省第一等次、市第一名,入选全省促进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成效明显地区激励名单,宜人宜居宜游宜业的“鱼米之乡”形象得到进一步升华。

健全“三项保障机制”提升整治工作效能

发展是关键,富民是核心。全县126个村(居)在人居环境创建中,统一标准、提高管护成效,加强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村庄变美了,庄园变靓了!

强化体制机制。县委、县政府以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创新试点项目为契机,通过加减法,整合职能、统筹资金、统一保障,打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监督体制和保障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做到县级层面上“一个部门总牵头”、条线层面上“一个目标协同干”,镇级层面上“一把扫帚扫全部”,实行管护保洁任务清单化、管理网格化、付费绩效化,形成县级统筹、部门牵头、镇街主抓、村居落实的工作格局,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治脏向治乱、由突击性整治向常态化管护、由零星整治向全域提升拓展,实现系统工作效率和管护工作成效乘法提高。

强化统筹推进机制。我县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落实“五级书记抓”,实行“月调度、月会办、月通报”制度。今年来针对农村“厕所革命”、污水处理设施等重点工程,召开会办会、推进会、协调会,强化“日督查、日交办”,严格“发现——交办——解决——回头看”闭环制度。对上级交办的各项问题及时跟踪督查,整改销号率100%。

强化资金保障机制。我县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环节,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对接,统筹各类项目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建立相关资金管理办法,对农村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户厕改造等采取政府兜底的方式,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力度、有强度、有速度、可持续。2021年度本级财政投入达5.46亿元。

推进“五大整治工程”提升环境硬核指标

每天清晨5时许,风雨无阻,新丰村68岁的村民赵绪兰就会准时来到东城佳苑大门前,她将从这里开始由西往东清扫地面垃圾,大约长1500米、宽16米的地面包干小区,一般需要清扫2个小时,每月可以拿到一定的报酬,对于他们来说,虽然脏一些、累一点,但他们已经是很开心了。

深层次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程,村庄环境更干净。全县已形成“户投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的城乡统筹垃圾处理体系。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和转运处理率100%,达到日产日清;在全市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全域分类试点,8个镇街已全部实施,镇街垃圾分类比例100%。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全域分类试点,8个镇街垃圾分类全覆盖,其中村居覆盖率60%,吕良镇、金北街道行政村居全覆盖。推行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和红黑榜制,引导农民群众分类投放垃圾,自觉爱护干净整洁有序环境,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

高标准推进农村厕所工程,农村如厕更文明。全县始终坚持把小厕所当作大民生来抓。圆满完成全县农村户厕问题摸排工作,共摸排83600户。按1:1比例由县镇财政承担农村户厕改造维护经费,采取整村推进的办法,2021年新改农村无害化户厕742座,维护2935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整村推进维护62个。推广三格式化粪池和粪污接污水管道处理,推动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衔接。以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集贸市场等公共场所等为重点,新改扩建农村公共厕所17座,公厕行政村全覆盖,统筹乡村旅游厕所建设,新建A级以上旅游厕所2座,将农村公厕打造成乡村新地标。

系统性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程,乡村水体更清澈。针对我县水网复杂的特点,按照《金湖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EPC+O模式,委托具有专业能力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实行建设运营一体化,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建设难、运行难、监管难的问题。2021年新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处,维护7处,行政村居覆盖率达80.2%,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45.8%,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91.3%,农户覆盖率达41.8%。编制出台《金湖县2021年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和污水治理设施提升方案》,做到“一河一策”。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措施。2021年,完成黑臭水体治理6条,推进农村河道疏浚,疏浚土方84.2万立方米,新建生态河道17条,将村庄沟塘河渠纳入“五位一体”实行常态化管护,注重植绿美化,保持岸坡整洁,乡村水体环境明显改善。

多举措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生产更清洁。加快完善农作物秸秆收储体系,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7.2%,完善农膜管理和监测制度,加大可降解农膜推广应用,全年回收废旧农膜38.87吨,农膜回收率为92.2%,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规模畜禽养殖场治理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8.26%,加强农药生产经营管理,建立“谁销售、谁回收、谁处理”机制,农药包装物专业回收处理,实现涉农镇街全覆盖,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深入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全县化肥用量、农药使用量分别减少0.62%和0.52%,农业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全方位推进村庄整洁工程,空间环境更有序。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聚焦三类村庄,以“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为引领,深入实施村镇清洁专项行动,重点对农贸市场、主要干道等区域清除农村生活垃圾、清洁村内塘沟水体、清理空间杂物、治理村庄破败物体。2021年,累计宣传发动村庄清洁行动3175场次,动员群众参与村庄清洁行动5.2万人次,拆除残垣断壁、废弃圈舍等635处,规划发展村庄整村推进治理率50.6%,空间视觉感进一步优化。

丰富“村容村貌内涵”提升宜居颜值水平

年逾六旬的金南镇薛玉贵扳着手指告诉笔者,我们村里简直是一天一个新变化,我们全体村民都非常感激县镇党委、政府为我们搞新农村生态家园建设。你瞧,现在每条庄台前后收拾得多干净,隔几家就摆放了一个绿色的垃圾桶,每天还安排了专职人员清洁。还安装了路灯,一到晚上,整个庄台灯火通明,灯亮了,可我们老百姓心里更是亮堂,从心眼里洋溢着快乐和幸福,村民心里乐开了花呀!

全面开展村容村貌提升行动,以《金湖县镇村布局规划》为引领,我县既注重环境外在舒适可观,又突出内在内涵可感,全面提升整体环境魅力,实现了“六个百分百、四个全清零”,即全县行政村四好路覆盖率100%、农村公路列养率和养护率100%,具备条件的农村公路实现路田分家、路宅分家比例达100%、村内主要道路硬化行政村比例100%、村内主要道路实施绿化的行政村比例100%,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100%和“积存垃圾、非正规垃圾堆放点、黑臭水体、重点区域视觉障碍”数量清零。新建“美丽农村路”42公里;新增绿美村庄1个,美丽宜居村庄15个,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投资5000多万元,全面提升吕良镇和前锋镇集镇环境,新改造提升保留村庄5个,创建市级综合示范村10个,为全域旅游提供环境基础。全县“五位一体”管护模式及“六有管护机制”行政村居全覆盖,《中国改革报》,全国农村人居环境、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相继报道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体制机制做法和成效。

据了解,下一步,我县将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抢抓发展机遇,以“绿色美、水韵美、田园美、人文美”为目标,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农村人居环境要素支撑,完善保障机制和治理提升体系,加强农村厕所、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注重村庄空心房、闲置畜禽舍、残垣断壁整治,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治理水平,系统治理黑臭水体,优化农村空间环境,全面落实“六有”长效管护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由零星整治向常态化管护拓展,全力塑造有形态、有韵味、有温度、有质感的美丽乡村环境,彰显水韵金湖地域特色。

本版责编:卢巧兰

联办邮箱:zgjhgs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