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我县依托“多元调解”模式助力基层治理

本报讯 我县依托“多元调解”模式,聚焦群众所需所盼所求、破解痛点弱点难点,以专业化、平台化、品牌化为载体助力基层治理。2022年,全县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697件,实现调解协议履行率、服务对象满意率100%。

创新“能人”调解机制,实现调解队伍多元化发展。在全市率先出台政府购买人民调解服务的指导意见,配备各级调解员348人 ;组建“调解型”“专业型”“法治型” 医疗专家库42人,法学专家库26人,集中对纠纷案例“把脉问诊”。发挥在职医师、教师、律师、公务人员、警员等特殊乡贤作用,组建“调解乡贤”队伍,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主动介入,使人民调解组织完成从“有形覆盖面”到“有效覆盖率”的转变提升,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类型多样、覆盖广泛、调解联动、运转高效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选聘式培养“职业调解员”,通过优秀村干部选聘和社会公开招聘,吸引离职村(居) 干部、退役军人等加入属地人民调解员队伍,不断充实一线调解力量。

探索“平台”调解路径,实现调解范畴精准对接。提扩民事纠纷调解平台,在劳动争议、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等领域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17个,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依法协调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建立规上企业调解平台,组建企业信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金融纠纷仲裁室、规上企业调委会等平台,帮助企业解决经济矛盾纠纷,及时排查化解劳动人事、知识产权保护等涉企隐患。深化行政服务调解平台,建立复议、诉讼全过程调解工作机制,实现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针对因农房改善拆迁、农村空间治理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件的现状,组建专项工作小组,化解行政案件,实现行政复议案件办理“零差错”。

打造“品牌”调解模式,实现调解方式规范高效。依托“无讼淮安”“人民调解小助手”“苏解纷”“视频调解”“一码解纷”等“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努力打造“荷都调解”品牌。开展网上申请、预约和在线调解,建立网络视频调解室,增设“屏对屏”调解,提升线上调解成功率。从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等四方面深化人民调解标准规范工作,构建完善劳动争议、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生态环境、旅游、新业态、消费等领域调解机制,提升非诉调解质效。定期开展人民调解业务培训、“金牌人民调解员”“品牌调解室”评比等活动,培育“国旗调解”“老兵调解”“ 旅游调解”“渔事调解”等调解新品牌,打造高质量品牌调解室18个。

(刘国旗 姚彦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