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延伸链接】
近年来,随着相关文件出台、“光盘行动”开展,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不过,有调查发现,在举办婚宴、商务宴请等场合,“舌尖上的浪费”仍时有发生。
餐饮消费环节,食品浪费问题往往易发多发。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不少餐饮企业还没有提供小份菜、半份餐的选项,对引导适量点餐也缺乏积极性。另一方面,有的消费者因为讲排场、好面子,请客点菜倾向于多多益善,却不好意思打包。
据测算,我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约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浪费率达38%。每年被倒掉的食物,足以供应两亿人一年的口粮。我国人口多、基数大,每人浪费一点,就会是惊人的量。珍惜每一餐饭,节约每一粒粮,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我们也没有任何权利浪费。
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葡萄从开花到成熟需要2—3个月,蔬菜种植前的育苗需要1个月左右,玉米从播种到成熟需要2个月以上……一则公益广告中,农作物生长成熟需要的天数,与“扔掉只需1秒”形成强烈对比,引发人们对于浪费粮食行为的反思。我们有必要加强法律、行政、经济、宣传教育等手段的综合运用,保障反食品浪费法的有效贯彻实施,让反食品浪费成为更多人的思想和行为自觉。
餐桌文明是人类文明的缩影。拒绝餐饮浪费并不难,不妨从现在开始,从少点一道菜、多打几个包做起。坚持适量、适度、适中原则,深入宣传“不光盘子才丢面子”的理念,做好餐饮制作消费各环节、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我们一定能有效减少餐桌上的浪费,增强大家合理消费、按需点餐、珍惜粮食的意识,让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成为更多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