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厚植邻里文化探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治共享运行机制”,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传承红色基因,坚持品质发展:‘秋白书苑’赋能书香城市建设”,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挖掘传承乡村优秀文化助推公共文化服务融入城乡发展全局”……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51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案例涵盖制度建设、公共文化空间、乡村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各地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创新成果。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每个人不懈奋斗的精神动能。中国从文明古国迈向文化强国,时光流转,文脉不绝,向上向善的文化温润人心,赋予我们坚守正道的定力、砥砺前行的动力、变革创新的活力。最好的文化属于人民,人民始终是“点睛之笔”。列宁曾说:“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必须在广大劳动群众的底层有其最深厚的根基。”一方面,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百姓带去“诗和远方”,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发展文化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文化在基层扎根并汲取养分,才能更具活力、茁壮成长。

夜幕降临,山歌悠扬、乡音浓郁,“民星”上阵演“村晚”;华灯璀璨,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欢欢喜喜闹元宵。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元旦、春节期间,乡村“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东西南北齐上阵”,仅春节假期活动就达15772场,参与人次7969万,“村晚”点亮群众美好生活是近年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走进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包含了更多的文化期待,既要“仓廪实衣食足”,也要“知礼节明荣辱”。中国共产党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乐民,群众在哪里,公共文化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一支支群众文艺队伍组织成立,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有序开展,一座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使用,老百姓获得感满满,幸福感十足。

近年来,不少地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但不可否认,供需错位、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短板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基于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要求。下一步,我们要用情用心用力创新服务方式、管理模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激发蕴藏在群众中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

文化“出圈”,离不开亿万人民共筑的“厚土”。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给老百姓提供“可乐”的机会、“能乐”的平台,在润物细无声中,“诗和远方”已是悄然而至、触手可及。

(周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