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苗好三成收,秧好一半功”。当前,塔集镇岔河村农户纷纷进入“育秧模式”,抢在小麦收割前完成夏种的第一道任务。
在该村的育秧基地,两台育秧流水线正在开足马力进行育苗。一粒粒稻谷在经过拌种、上盘、覆土等工序后,顺着履带进入秧盘,经人工摆盘后静待发芽。据了解每条生产线一天可以育秧一万盘左右,供应约两百亩地。
今年,岔河村水稻种植面积为2100多亩,全部使用机插秧技术。目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完成水稻育秧、水稻种子处理等工作。
村工作人员周玉东告诉记者,集中育秧不仅成苗率高、秧苗质量高、病虫害少,还能提升作业效率,减轻农户劳作强度,大大降低成本,全村实现机械化作业,比以往人工每年要节约1万元左右。
(邱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