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一辈子语文老师的闵玉华,年底将要退休。他说,“退休后,我还想当老师,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永远不会‘退休’。”
而他的学生说,“闵老师的故事很长,足足40年,故事又很短,只做了一件事,教40年书,当40年班主任。”
■刘锦 李一卓
做一件事情,你能坚持多少年,是一年,两年,还是三年,五年?四十年如白驹过隙,校园中朗朗的读书声,让人感觉时光仿佛不曾流逝。这是他做教师的第40个年头,也是他做班主任的第40个年头。他就是省金湖中学教师闵玉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省金湖中学高一(13)班的教室里,正在上语文课,铿锵有力的吐词,抑扬顿挫的节奏,饱含激情的朗诵,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切身感受到了赤壁的风起浪涌。
上课的老师闵玉华,年近60岁,1983年参加工作,在这三尺讲台上,他站了40载。
高一(13)班学生姜雅惠告诉记者:“闵老师的课十分有趣,在课上十分严格,但是下课他就很和蔼可亲,像我们的爷爷,会主动关心我们学习上、生活上遇到的问题,他对我们教育是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无情的岁月仿佛没有在闵玉华身上留下痕迹,他依旧是40年前那个“眼中有光,心中有梦”的“热血青年”。如20岁立下的志愿一样“当好老师”。闵玉华说:“我心中的榜样,是当年塔集中学的老校长,他是标杆,也是领路人,我当时就发誓要一辈子以他为榜样。”
从事教师职业四十年,他几乎每天早上最早到校,最迟离开学校。几乎年年获学校“优秀班主任”、“教育先进个人”称号。这是他一生专注教书育人落下的最好注脚。
当问及是什么让他坚持做了四十年老师时,闵玉华说:“跟孩子们在一起,是件身心愉悦的事情,跟孩子交流,充满了幸福感,每当看到孩子那种天真的笑容喊了一声‘老师好’,心都醉了。”
闵老师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为了提升教学水平,闵玉华利用课余和寒暑假时间作了大量教学备课,自编教学资料,耗费十多年时间,十多次修改,编制了《小说阅读方法及技巧》《散文阅读方法及技巧》《诗歌阅读方法及技巧》《论述文阅读方法及技巧》教学资料,这些成果运用于教学后,构建起了学生各种文体的知识框架,完善其阅读知识体系。他介绍,自己唯一的爱好就是喜欢在家里面研制课件,研制教材,编写教材,研习教材几乎占用了他全部的业余时间。
在闵老师的办公室有一个“时光”抽屉,里面是一张张毕业照和学生们写满祝福的贺卡。他说这是他的“最美回忆”。“每当收到学生祝福的时候,我的幸福感是满满的,成就感也是满满的,当然,责任感更重大了,同时,我的精神更加饱满,动力更加强劲”闵玉华说。
闵玉华教书育人40年载,桃李遍天下,有很多学生也选择成为人民教师,而他的大儿子俨然就在其中,如今父子搭档同为金湖教育贡献力量。“作为教师,父亲对我的影响是最大的,他激励着我敬业爱岗,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金湖中学高一年级老师闵捷说。
然而谈及儿子,闵老师却充满愧疚,因为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和两个班的教学,时间都花在学校,精力都花在了学生身上,对于儿子却“没尽到责任”。对此,时隔多年,闵玉华仍充满愧疚感。他说:“我没给孩子辅导过一节课,讲过一道题目,大儿子高考时语文是全班唯一不及格的,你说语文老师的孩子语文不及格成何体统?责任在我。”
四十年,立于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解惑,上好每一节课,爱护好每一位学生。闵玉华说,“这一辈子,我只做好了一件事‘做个好老师’。”“你问我退休以后想干什么?我还想当老师,即使退休了,但我对一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爱,对学校的爱,对学生的爱永远不会‘退休’。”闵玉华表示,“自己仍然会为教育发挥余热,贡献力量”。
短评
专注做好一件事
省金湖中学教师闵玉华坚持四十年做好老师,他以专心与专注为我们诠释了一个好老师的所有内涵与品质。正如闵老师所说,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
“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说到底,就是一种专注的力量,一种“匠心”的体现。
现实中,我们常常礼赞“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人,常常勉励年轻人“技多不压身”,谁知到头来只落得个“样样涉足,个个平平”的局面,导致“艺多不养家”的尴尬后果。
专心专注于一件事,看似简单,其实是对毅力与恒心的考量。
成功学上有个“两万小时理论”,即“经过两万小时锻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卓越”。可以想象,两万小时的锻炼是怎样的漫长、枯燥、无趣,甚至绝望。但是,如果以责任、兴趣为动力,把这两万小时分解到每一天,也只要每天半小时、一小时而已。凡人皆能做到,成功并非遥不可及。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和精力十分有限,利用这有限的精力,在有限的时间里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就很有可能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就能获得成功。
心无旁骛,全神贯注,专心专注做好一件事,这是一种多么珍贵的精神,这也是闵玉华老师的故事,带给我们的人生思考和职业启迪。
(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