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出生的王训洲,毕业于江苏省金湖中学,目前是一名在校大学生。9年内2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挽救父亲的生命。王训洲曾荣获全国最美中学生、江苏省十佳美德少年标兵称号,荣登“江苏好人榜”。
2014年6月,王训洲父亲王元国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随着病情日益加重,医生建议最好最根本的治疗就是进行骨髓移植。可是寻遍了中华骨髓库,都未能找到与父亲相匹配的骨髓。最近的亲属,爷爷、大伯随之做了骨髓配型手术,可是都达不到要求,一家人近乎陷入了绝境,一筹莫展。
家里的天快要塌了,年仅11岁的王训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央求母亲去请求医生帮他做配型手术。无奈的母亲只能孤注一掷,可医生说孩子年龄太小了,且父子间骨髓匹配率达到8个点的只有十万分之一的希望。可王训洲仍然坚持,他说:“只要有一丝希望,我都要救爸爸,我不会放弃的。我相信我和爸爸的缘分,一定会成功的!”。让所有人意外的是,他真的创造了的奇迹,他和父亲的匹配率达到了8个点。
2014年9月,为了给爸爸捐献骨髓,他选择休学,在2个月内迅速增重20斤达到捐献标准。2014年10月13日上午8点,增重成功的王训洲被推进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历经4个小时,共抽取了900毫升骨髓。但王训洲的父亲王元国体重有210多斤,因此,按照手术方案,第二天,王训洲再一次被推进手术室,历经3个半小时,医生从他的体内又抽取了250毫升造血干细胞。历经两次手术的王训洲,脸色蜡黄,看起来很虚弱。“疼吗?”面对关切的询问,这个戴着眼镜的男孩说:“麻醉醒来后背部还是很疼的,但一想到是为了救爸爸,就不觉得疼了。”
王元国手术后一直接受靶向药物治疗,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这些年病情较为稳定。2022年9月,王元国病情复发,曾一度病危,医生建议进行CART细胞治疗。王训洲是父亲骨髓的供体,并且细胞活跃度高,符合捐赠条件。得知这一消息,19岁的王训洲再次义无反顾踏上了救父的路程。10月20日,从未出过远门的王训洲独自一人从南京来到北京博仁医院。10月28日,医生从王训洲体内抽出150毫升淋巴细胞,他又一次将父亲从死亡边缘拉回来。
王训洲从小就特别懂事,特殊的家庭境况让他在成长的路上心智愈加成熟,在吃穿用等方面从不和其他人攀比,始终保持着朴素节俭的品质,还利用暑假兼职送外卖贴补家用。在学习之余,王训洲会抽出时间和父母视频,时刻关注父亲健康状况。在他的心里,一家人能快快乐乐的在一起便是最大的幸福。妈妈周永华说,我们给了儿子一次生命,但儿子还给了我们两次。
(韩仕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