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县委党校 孙达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特别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这样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在开展调查研究中,尊重敬畏于人民,融入融合于人民,问计问策于人民,把“拜人民为师”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拜人民为师,要尊重敬畏人民。毛泽东十分敬重推崇人民群众。他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过程中,始终践行拜人民为师的工作作风,俯身向人民群众求教,他教导我们:拜人民为师,务必要有虔诚的求学拜师精神,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
中国共产党一向注重向群众学习,对人民群众充满敬意,尊重人民群众的开创精神和经验智慧,不断总结人民群众的新做法、新路子和新点子。回顾我党100多年历程,从抗日战争中地雷战、地道战等独特战法,到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的探索,从创办乡镇企业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我们党不断地将人民的创意连点成片、提炼升华,将一颗颗璀璨星斗缀满了历史的天空,书写了改造中国、改变历史的辉煌篇章。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每一名党员必须摆正位置,端正态度,俯下身子,降低身段,摒弃位高权重、高高在上的心态,诚心诚意地向人民群众请教,拜师求艺,练就真本领。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
拜人民为师,要融入融合于人民。在调查研究中要融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要与人民群众朝夕相处,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正如毛泽东所言“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就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否则他们就不理我,知而不信,言而不尽。”想在调查研究中获得真知灼见,这就需要与人民群众零距离全方位深层次地接触沟通,感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体会人民群众的勤奋辛劳、学习人民群众的技能手艺,从而感悟人民群众博大精深的智慧和才能。
迈进群众的门槛容易,走进群众的心坎不易。调查研究中要以满腔的热忱、“拜人民为师”的诚意,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走进工厂市场、田间地头、居民社区,同群众面对面交流,掌握第一手信息;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换位思考、以心换心,与人民水乳交融,与群众同频共振,既“谈得拢”,又“聊得开”,让群众既真说话,又说真话。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十八洞村考察调研时,与村干部和村民围坐一桌,拉家常、话发展;在北京考察调研时,在雨儿胡同的大杂院听取老街坊对老城区改造的建议……脚步迈向基层,心里装着人民,与人民融洽无间,才能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发现问题的痛点难点堵点,找到“爬坡过坎”的方法,这既是拜人民为师的态度,也是拜人民为师的成效。
拜人民为师,要问计问策于人民。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限的聪明才智。人民是生产力的主体,人民是社会首创精神的本源,人民是鉴别真伪的试金石。毛泽东同志对此做过很多著名论述:“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自古高手出民间,民间既有真实的社情民意,亦有解题的必胜法宝。焦裕禄在兰考用475天时间对120多个生产大队进行蹲点调研,面对面向群众请教,很快掌握了内涝、风沙、盐碱的规律,形成了治理“三害”的正确决策。问政于民方知得失,问计于民方知虚实,问策于民方知真伪,放低姿态、不耻下问,拜人民为师,向群众求教,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凝聚民智民力,办法总比困难多。正如《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所提出的:“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调查研究连着真知与行动、串着信息与决策、系着党心与民心。坚持“拜人民为师”是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当好学生,做好听众,才能问得细、想得全、看得远,才能把群众所思、所盼、所悟变成党和政府所议、所为、所获,才能把调查研究这一门讲求方法的艺术用活用好,实实在在解决问题,赢得民心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