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近年来,县教体局以县中振兴为抓手,全面加强教育教学内涵发展,努力打造“学在金湖”教育品牌,创成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再突破。高考特殊类型本科达线率两年内提升21个百分点,高考一本达线率、985名校录取数创历史新高。中考总均分连续4年居全市各县区之首,特优生占比与周边县区差距显著缩小。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调研测试中,小学、初中各项指标均处在全市前列,先后4次在全市教育教学相关会议上做经验交流,教育发展基础更加夯实。
“下一阶段,我们将持续优化县中振兴体制机制,一体化推进全县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育体育局局长王大春表示,全县教育体育系统将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推进全县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聚力实施县中振兴战略,促进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一是坚持特色多样办学。全力支持金湖中学创成江苏省科技特色高中,加快推进金湖二中四星级高中创建,努力实现全县高中学校“双四星”目标。二是统筹“三教”协同发展。围绕教学、教研、教师三个重点,深入实施县中振兴十项行动,以“融学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持续提升教研能力,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深化实施;优化“振兴高中专项经费”奖励基金分配机制,完善优绩优酬评价体系,落实鼓励激励措施,打造爱教育、善钻研、教得好的高质量教师队伍。三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紧密契合中高考综合改革趋势和新时代高中育人方式变革要求,着力聚焦“县中振兴基础牢不牢”问题,全面实施小初高一体化贯通培养方式,推进各学段教学质量齐头并进,实现高考名校录取新突破。
聚力高技能人才培养,促进职业教育优质融通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融合发展。推动金湖中专、技工学校资源深度共享,在专业设置、实习就业等方面实现合作共赢。打造职普融通班,推动课程同建、资源共享、学籍互换。二是优化学科专业建设。对标市“7+3”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筹备申报“智能装备制造”“电子商务”“健康养护”等专业,推动专业设置与淮安产业匹配度达80%以上。三是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围绕全县产业发展需求,加强引企入校,建设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和产业学院,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校地校企双向奔赴。
聚力缩小校际办学差距,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在前期撤并小规模学校有序实施集中办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镇(街)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办学条件更加均衡。巩固提升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成果,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二是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深化城乡教育联盟和紧密型教育集团建设,持续推进“县管校聘,全员聘用”人事制度改革,更大力度推进校长、教师交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努力办好每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三是坚持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科研支撑作用,持续加强课程建设,强化课堂主阵地,上好“大思政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聚力育幼助特提质增效,促进学前、特教优质普惠发展。
一方面,健全学前教育服务体系。以创建省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为引领,有序推进农村小规模幼儿园整合,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全力打造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体系;推进我县申报立项的省基础教育内涵发展项目实施,提升各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水平,打造区域学前教育特色品牌;大力推进普惠托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全县托育保教水平。另一方面,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依托学段全覆盖的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情况动态监测工作,扎实开展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
(杨任云 张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