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农夫
记得小时候,每到夏季,见到小伙伴的肩上扛着长长的鱼叉,手中拎着从河里叉到的大鱼,羡慕的不得了,就缠着做农具是把好手的父亲给我做把鱼叉。经不住我的纠缠,父亲终于同意了。
父亲找来废弃的板车钢丝,把两端放在磨刀石上慢慢地打磨,直至磨的尖尖的,放在点燃的煤油灯上烧红,用铁鐟在离钢丝前端五公分的地方,打出锋利的倒刺,再用老虎钳把钢丝弯成“n”型,放到水里“淬火”。冷却后,父亲拿出一根长钢丝,并以它为中心,四周摆上稍短一点的“n”型钢丝,用铁丝扎牢。这时,父亲从家中拿出柴刀,至屋后砍来一根枯竹,经过一番修剪,预留五、六米长,再把叉头装进竹竿顶部,用铁丝紧紧地扎牢,一把轻巧实用的圆形鱼叉便成功了。我把鱼叉拿在手上试试,不仅笔直光滑,而且很有份量。我想,叉鱼肯定会有大收获。
一切就绪后,我决定小试身手,不顾夏日炎热,我扛着鱼叉,来到西大沟边,轻手轻脚地往芦苇丛中走去。芦苇丛里没有一丝风,太阳又毒辣,天气很闷热,身上汗如雨下,但我浑然不顾,用双眼搜索河面上的鱼群。没走多远,我看见一条斤把重的鲤鱼,把头伸出水面呼吸新鲜空气,我把鱼叉对准鲤鱼就扔了出去,但鱼叉落在鲤鱼前方几十公分的地方,没有叉中。我重拾鱼叉,继续寻找目标,但看到大鱼时,扔叉过去,不是叉偏了,就是叉歪了,走了几百米的路程,看到了十多条大鱼,扔了多次叉,就是没有叉中一条。
第一次叉鱼失败了,我十分难过。这时我想到,小伙伴每次叉鱼,都有很大的收获,便决定向他讨问绝窍,可小伙伴向我卖“关子”。经不住我的死缠硬磨,他才说出了其中的奥秘:叉鱼时,鱼叉与鱼成七十五度角,对准后,狠狠地扔出去,而且要有提前量,保证能把鱼叉住。听了小伙伴的一番话,我茅塞顿开。让我明白了,叉鱼既有学问,也有技巧,不能盲目蛮干,要遵循规律。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又扛着鱼叉,踏上了叉鱼之路。来到河边,我蹑手蹑脚地寻找目标。突然,我发现前方一条青鱼在水中游动。我高兴极了,屏住呼吸,轻轻向前靠近,在离青鱼五、方米远的地方,我才停下来,轻轻举起手中的叉子,对准了青鱼。说时迟,那时快,按照小伙伴传授的经验,照着青鱼就叉了过去。只感觉鱼叉柄在水下猛烈地摇晃,而且异常沉重,我连忙收竿,一条超乎想象的大青鱼顿时浮在水面上,带有倒刺的鱼叉齿斜插在青鱼脊柱上,青鱼作垂死挣扎,以最大的力气与我抗衡,上下翻腾,横冲直撞,水花四溅。我来不及过多考虑,急忙叉着青鱼用力扔上岸,一颗悬起的心也放了下来。走近青鱼身边一看,叉齿几乎刺穿它的肚子,加上倒须的作用,牢牢地卡在青鱼背上。我十分清楚,即便在水里抓不住青鱼,但它也不可能逃生了,只有乖乖地束手就擒,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让我好好享用一番。
那时,家乡的生态环境非常好,河水也格外清澈,不愁没有鱼叉。一上午时间,我就叉到四、五条大鱼,有黑鱼、白鱼、青鱼等,足足有十多斤,真的很过瘾。我用柳条把鱼串起来,扛着鱼叉,拎着鱼,嘴里哼着湖乡人常唱的“小小鱼叉圆又圆,鱼儿见到就要命……”的歌谣,带着愉快的心情回家,与小伙伴们一样,一路上真的好神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