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欣澹庵

欣澹庵,又名湛然,字露文,号觉非子,公元1846年生于今闵桥集镇欣家沟头。他是清末金湖境内名闻数县的一代名医。

欣澹庵出生在中医世家。早在乾隆时期,他的曾祖父就因医术高超,享有很高声誉。到了父辈时,欣家医术不断成熟。虽系祖传中医,但上辈对儿孙习医并不强求,完全遵从爱好,顺其自然。童年时的欣澹庵,即被送进学塾,从《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小书读起,继而《大学》、《中庸》,直至《诗经》、《尚书》。

光阴荏苒,转眼到了同治元年,饱读经书的欣澹庵初识世事,毅然放弃科举仕进之路,立志继承祖业,从叔父欣种五习医。这年,他17岁。他一边随叔父坐堂,一边遨游于祖国浩瀚的古典医籍之中,钻研《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等。通过博览群书,兼采诸家之长,加之研习祖传医籍,他进入医学的殿堂,感悟了中医的精髓,也有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同治六年,苦读、研习五年之久的欣澹庵,踌躇满志,独立坐堂,一展抱负。他以自己研习的医学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努力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用药的对症性。经过不断总结,反复实践,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诊疗方法,且屡试不爽。一例例常见病、多发病,他手到病除;一桩桩疑难重症,他也是屡起沉疴。一传十,十传百,欣澹庵声名远播,被称为“欣半仙”。周边数县一批批求医问药之人,不辞劳苦,长途跋涉数十里、数百里,来到闵家桥。时间一久,周边官府也被惊动。远隔百里的天长知县宋子联,也慕名屈尊到欣家沟头寻医。宋知县在惊喜自己顽疾得以根除之后,满怀崇敬之心,书赠金匾一面,上题“四代重儒医,范文正之存心,济人济世;一生兼创导,公子荆之居室,苟合苟完”。这是对欣澹庵的高度赞美,也是恰如其分的评价。

光绪十二年,欣澹庵年届不惑,行医已逾20年。他在继续行医的同时,开始“立言”,进行其代表作《四诊秘录》的著述。四诊,是传统中医诊病的四种手法,分别叫望、闻、问、切。望,就是观察求诊者的气色;闻,就是听求诊者的声息;问,就是询问求诊者的症状;切,就是摸求诊者的脉象。我国著名的古典医籍《难经·六十一难》上说:“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在《四诊秘录》中,他勇敢地冲破前人迷信脉象而忽略望、闻、问三诊的束缚,寻根溯源,佐以诊疗实践,提出色脉合参、四诊并用、侧重望诊、其次切诊、再以闻诊和问诊这一新的诊病方式。这在当时具有振聋发聩、扭转习弊的作用。《四诊秘录》共分上、中、下三卷和附录,以《内经》、《难经》等古典医籍为依据,熔四诊方法于一炉,并采用传统的汤头歌诀形式,论述诊道秘诀,深入浅出,又易懂易学,确实不同凡响。如“见其色不见其病”之疗法,歌诀是:“善色不病义诚当,恶色不病主凶丧。五官陷弱庭阙小,若加怪色岂能康?”再如“察孕妇面上气色宜朗明润”之疗法,歌诀是:“妇人怀孕色宜华,岂在红黄两样花?记取古人诗一句,掌中不可宿乌鸦。”

在著述《四诊秘录》的同时,欣澹庵又开始了另一部医著《集试秘览》的写作。这部书是方药集锦。该书辑录其本人与家传五世之秘方,以及辨证施用方法,包括中医内、外、伤、皮肤、五官等科,以及急诊诸毒、怪症、虫兽伤等,除此外,还精选历代名医有代表性的著述与验方,洋洋20卷。这使得该书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超出了前人的研究水平。《四诊秘录》与《集试秘览》,是欣澹庵对祖国医学的重要贡献,也是近代境内出现的最早医学著作。遗憾的是,由于战乱与时代原因,他生前没有能使自己的医著公诸于世。直到一个世纪后的1988年,经在安徽天长中医院工作的欣氏门人整理,才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面世。

祖国传统医学的教学方式是带徒授业。欣澹庵也精心带了许多徒弟,其中两人还学有所成。一个是他的堂弟欣汝明,一个是他的外孙徐俊升,两人后来皆成为一方名医。欣汝明、徐俊升也授徒数人,以至代代相传。如今,欣氏门人弟子遍及苏皖数市县,甚至到了香港,其中成为名医者多人,影响深远。欣澹庵不仅医术精湛,医德也很高尚,乡人有口皆碑。他还乐善好施,为方便闵桥一带到高邮县城的交通,个人出资建造了两艘义渡船,还多次为打湖匪与修圩筑堤出资献策,深为乡里所敬重。

光绪三十年,操劳过度的欣澹庵不幸去世。斯人已去,业绩长存。请看:1922年纂修的《三续高邮州志》,对他的医绩作有专门记载。1985年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江苏历代医人志》,将他作为清代名医收录其中。1994年出版的《金湖县志》,也专门为他立了传。《金湖快报》2012年11月9日第4版专门介绍“名医欣澹庵”。一代名医的业绩、风范永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