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我县“十二五”期间 工业实现提质增效

本报讯  “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运行困难增多的艰难局面,全县工业战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扩量提质充分发展”主题主线,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狠抓有效投入,深入开展百企帮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全力以赴克难攻坚,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势头。

工业总量快速扩张,综合实力更强。2015年,全县工业实现产值411.08亿元、增加值66.8亿元、利税25.75亿元、利润17.7亿元,较“十一五”末分别增长2.77倍、3.88倍、2.87倍、2.85倍,年均增长25.1%、20%、22.8%、23.4%。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4.3%,较“十一五”末增长了8.4%。全县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9家,亿元以上企业60个,纳税超千万元企业8户,较“十一五”末分别增75个、30个、4个。14家企业进入市百强重点企业。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项目投入更多。“十二五”期间,全县累计引进投资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974个,投资46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12个,投资349亿元,分别较“十一五”期间多612个和297个。全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保持在40%以上,每年培育市级以上新增长点50个,比“十一五”期间增加30个。“十二五”时期引进的振合太阳能、正辉太阳能两个10亿元项目,为我县光伏产业发展掀开新篇章。海华机械、圣固机械、华天通等一批新投产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成长为县内产业支柱企业,并进入市工业百强重点企业。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后劲更足。二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较“十一五”末提高了2.9个百分点,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主一新”产业结构初具雏形。2015年,“一主一新”产业实现产值34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量的70%以上。石油机械、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加工、煤矿机械、仪表线缆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得到进一步夯实和延伸,成功获批省高端装备特色产业基地,成为全省装机容量最大光伏发电县。

科研创新继续领跑,转型步伐更快。“十二五”期间,全县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7个,较“十一五”末分别增8个、14个,获批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6项。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1家,中国驰名商标7件、省著名商标34件、省名牌产品25个,均居全市第一。神华药业获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以上院士工作站,3个企业通过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认定。14家企业创成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6家企业创成省两化融合试点企业,开发新区获批省两化融合试验区。全县单位GDP能耗比“十一五”期间下降18%。

载体建设逐步完善,园区承载力更高。县经济开发区建成区面积达28平方公里,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保持全省第一板块。银涂开发新区区计投入20亿元,拉开框架5660亩,建设标准厂房46.5万平方米,其中多层厂房9.3万平方米。入驻企业341户,实现产值26.4亿元,成功获批省体育产业集聚区。

(卢巧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