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唐静灵 葛婷婷 摄影 何学宇
眼下,十里果林景区内的870亩瓜蒌迎来采摘季,目之所及,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今年瓜蒌结得真多,脚不沾地得忙,还要一个多月才能收完呢”。60多岁的何育兰老奶奶一边忙着给刚采摘下来的瓜蒌剥皮挖瓤,一边开心地说道。
走进瓜蒌种植地,金黄的瓜蒌一眼望去延绵千米,像一个个金黄色的灯笼挂在枝头。屋棚内,有的工人手拿剪刀,手起瓜落,有的则忙着给刚采摘下来的瓜蒌剥皮挖瓤,敲一敲,扒一扒,挖一挖,一粒粒干净饱满的瓜蒌籽呈现眼前。
瓜蒌,又名吊瓜、药瓜。小小的瓜蒌浑身是宝:瓜蒌籽可食用,瓜蒌皮、瓜蒌根等均可入药。今年是果林栽种瓜蒌的第二年,去年,县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原本尝试在景区内栽种了70亩,因瓜蒌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今年便将面积扩至870亩。
“我们种的瓜蒌种一年可以采收5年,具有一次性投入,连续多年收益的优势。今年瓜蒌长势好,亩产纯收益在6000元左右,整个基地预计收益500万元左右。”十里果林负责人吴若愚介绍说。
农产品丰收了,怎么卖出去常常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可谈到瓜蒌销路,吴若愚却非常开心:“我们采用订单式种植,通过与大型中药企业合作,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瓜蒌皮销往安徽等地,瓜蒌子销往安徽、苏锡常等地,完全不愁卖。”
每一颗畅销的瓜蒌背后,无疑都是消费者对十里果林瓜蒌品质的绝对信赖。据悉,十里果林中负责瓜蒌种植的技术员会定时到基地,查看病虫害发生情况及进行日常技术指导,督促工人及时地间苗、打药、除草、施肥等,确保瓜蒌品质优良。
今年61岁的何育兰告诉记者:“我是银涂镇刘坝村人,每天骑车十几分钟就到果林了,早上七点上班,下午五点下班,我们三四个人一组,每天大概能摘30多车,今年瓜蒌长势好,10月份开始采摘了,大概还要再采摘两个月。每天工资100元,能补贴补贴家用,很开心呢。”
据了解,十里果林里像何育兰这样的当地农民还有150多人,瓜蒌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了美丽乡村的天然点缀,更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从前期的栽苗、除草、施肥、管护,到后期采摘,基地务工的村民每天都有可观收入,小小瓜蒌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黄金”果。
近年来,县水务投资有限公司通过种植油菜、高梁、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实现了农旅融合和转型发展的有机结合,项目通过与资本运作、专业品牌、市场经验与农村土地、劳动力有序融合,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提升了旅游价值链,“让农业的基础更加扎实、让旅游的特色更加鲜明”,绘制了一幅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新图景。
下一步,县水务投资有限公司还将下大力气规划好“瓜蒌+特色旅游”的产业发展,调整景区产业结构布局、持续做好科技服务,为特色旅游产业提质增效,走出一条特色旅游产业的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