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金湖答卷

■通讯员 陆启玉 徐道红

县人大常委会不断扩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深度、广度,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渗入各级人大履职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制度机制和宝贵经验。

全省首创人代会上评议政府组成部门

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扩大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新途径,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融入到工作评议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创新把评议政府组成部门工作纳入县人民代表大会正式议程,与人大常委会对政府及其部门负责人述职评议“双轨并行”,实现由监督人向监督事与人转变,推动评议内容更加聚焦精准、评议方式更加科学民主。

2024年1月8日,在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188名县人大代表审议政府28个组成部门年度工作报告后,用投票的方式对政府组成部门的工作成绩开展评议,投票结果现场向大会公布。人代会后,县人大常委会及时将评议结果向县委报告、向县政府通报,作为评先评优、干部使用、年度考核的依据。同时,约见评议结果靠后部门负责人,将其纳入常委会对部门主要负责人述职评议范围,按照提醒谈话、自查自纠、调研剖析、汇报测评四个步骤进行跟踪评议,有效运用专题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措施,增强评议监督的实效性和咬合力,有效促进了政府组成部门转变作风、改进工作。这次由全体人大代表对政府组成部门开展的评议,在江苏省尚属首次,获得了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日报、北京西路瞭望等多家主流媒体的转发报道。

民主评议一头连着政府,一头系着百姓。代表们评议中敢于发声、善于建言,提出了“人大积极参与,协同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交通设施建设”等建议。2023年10月20日,环高邮湖县市人大常委会协作机制应运而生,金湖、天长、宝应、高邮4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第一次联席会议成功举行,在共商共建、同题共答中协同发力,为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发挥了应有作用。

“小板凳”连着“大民生”

2023年6月21日,一场围绕渔民民生问题的船头板凳会在银涂镇湖滨村举行。十多位渔民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反映着自己的诉求和建议。为了收集基层群众的真实意见,县人大常委会将“议事桌”搬到了渔民家门口,于是就有了这种不受时间、地点、形式限制的船头板凳会。

2023年8月3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吴佩坤再次来到湖滨村,就之前渔民所提出的建议,与承办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现场会办,对有办理难度的建议逐一“过堂”,逐一拿出破解之策。截止目前,渔民所提出的12条建议除2条因政策原因不具备办理条件外,其余10条建议已全部办理结束,办结率100%,渔民满意率100%。

银涂镇湖滨村村民 赵友才说:“船头板凳会后,我们村有了路灯,晚上散步敞亮多了!有了健身广场,咱们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锻炼身体啦!厕所也有专门的人维护了,不像以前脏得迈不开脚。我们的话有人听,我们的事有人放在心上,人大的小院板凳会是真心实意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的。”

“实践基地”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米”

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形式和多样化渠道,努力将民主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的“神经末梢”,建成了塔集镇荷韵小镇、施尖村省级立法点两个市级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并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辐射作用,延伸至周边的人大代表家站点,让更多的群众切实感受到了真实可触的民主。在荷韵小镇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一场民生问题议事会正在进行。在议事过程中,人大代表与老百姓就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坐下来敞开谈。在知晓民情民意的过程中,人大代表尽心竭力地帮助群众解决大事小情,不仅提升了人大代表的履职成就感和公众信誉度,也营造了有事找代表的良好氛围。荷韵小镇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着力于服务发展,服务治理,服务群众、服务代表、服务大局,具有拓展理论研习,立法联系、民主实践,代表活动,互动体验,工作展示六大功能。

实践基地通过构建“代表常在、群众常来、实事常办”的工作格局,用好“线上线下”代表履职平台,架构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体系,不断增强代表与选民的双向联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带动富民增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建成以来已经接待选民85批次283人次,解决群众关切的土地流转、宅基地纷争等疑难问题53个,实践基地所在村也借力步入乡村振兴“快车道”。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的打造,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人民民主就在你我身边,而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建成,则打通了立法机关直接联系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了能让人民群众有序地参与立法工作, 2019年9月,塔集镇施尖村被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为淮安市唯一的省级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联系点原汁原味地将基层群众的立法声音反馈到立法机关,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缩影和鲜活载体。为此,施尖村不断丰富联系渠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以街头巷尾拉家常的形式,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这其中,在《江苏省粮食流通条例(草案)》意见征询座谈会上,种粮大户李道路的意见建议就得到了采纳,并得到了省级部门领导的肯定。李道路说:“以前我们卖粮受限制,只能在本地出售,价格上不来。《江苏省粮食流通条例》来我们立法点征求意见时,我就提出了放开异地收粮的建议,建议很快被采纳。现在粮食收获的时候,有四面八方的粮贩子来向我收购粮食,有了竞争,价格也抬高了,我一年能多挣3万块。”

近5年来,施尖村立法联系点,在引导基层群众,参与立法意见征集和广泛收集社会公众合理化意见等方面,进行摸索,摸索出了立法联系点工作的特色经验,共参与全省21部立法项目,共收集反馈意见124条,其中45条立法审议意见被采纳。

代表专业工作室搭起“专业”履职大舞台

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金湖县供电分公司的机房内,吉兰芳和往常一样,穿梭在机房闪烁的指示灯光影中,在仔细核对每一个数据后,下达工作指令。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吉兰芳迅速进入角色,以人大代表的身份走入群众中间,倾听群众心声,收集意见建议,并以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为平台,积极组织各项活动,破解了电力行业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充分发挥了电力领域的专业代表特色优势。

为了能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向基层一线更有效地延伸,县人大常委会结合辖区内人大代表的专业优势,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弱势群体援助、基层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塔集镇横桥村党总支书记丁文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1年,丁文清承包了村里50亩低洼田种植荷藕。在种植过程中,丁文清大胆创新,摸索出了立体化藕虾共作种养殖模式,让昔日的水洼地变成了今日的聚宝盆,成为了带头富带领富的领跑人。作为县、镇人大代表的丁文清,在履职过程中积极发挥头雁作用,以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为己任,在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全村藕虾套养面积达到了2800亩,人均增收3000多元。

时间的长河奔涌向前,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脚步永不停歇。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生动诠释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无穷魅力。未来,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用心讲好中国民主故事,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金湖大地上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为金湖全力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县域典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