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9年,意大利南部庞贝古城突然被瞬间爆发的维苏威火山活埋,1700年后被人们发现。在东方,有举世皆知的东方水下庞贝——泗州城。其实离泗州城不远的高邮湖畔,还有一座水下古城,那就是文本要探讨的。
清代高邮人韦柏森在《菱川竹枝词》中提到,甓社湖中有湖市蜃楼,并民间传说承州城沉于湖底:
甓社湖中现湖市,繁华下望人间似;
有声有色真个奇,传说承州地陷此。
但历代高邮州志均无承州、高邮州沉陷于湖的记载,为什么民间盛传湖底有承州城呢?答案可能要从高邮湖西北沉陷的古县说起。
雍正《高邮州志》记载,西汉在广陵国内置平阿县,其地域在高邮州的北阿镇、平阿村、下阿溪(即三阿)一带。此说引起人们极大兴趣,引起很多争论。经过慎重研究后,嘉庆《高邮州志》在“建置沿革”部分,怀疑“旧志”提出的“平阿县”之说,认为“汉无此县”。因为《汉书·地理志》载:“广陵国,县四:广陵、江都、高邮、平安。”《后汉书》的记载中,广陵国十一个属县中也无平阿县,所以广陵国确实无平阿县。
嘉靖《天长县志》云:“东北高邮、天长之界有三阿……旧志谓汉高帝于高邮三阿立城郭,置广陵县。”即古广陵县最初设在金湖境内的三阿。所以,1992年《天长县志》云:“两汉时期,本地为广陵、高邮两县之地,部分境域属江都县;三国时,高邮、江都县废,本地属广陵县;晋武帝太康元年,高邮县复立,本地仍为高邮、广陵两县地。”“平阿县说”可能是古广陵立县三阿的讹传。
因为三阿曾经设立过县置,所以古天长县最初也选址于三阿。《旧唐书·玄宗纪》载,天宝元年“割江都、六合、高邮三县置千秋县”。天宝七年(748年),千秋县改称天长县。《太平寰宇记》载,唐天宝元年(742)于下阿村置千秋县。
康熙《天长县志》说,下阿即三阿(今江苏省金湖县塔集)。并说,天长与金湖邻近的小关(湖滨)一带原称城门乡,天长县城最初应在此附近。
北宋天长县可能仍在三阿,包公曾任天长县令,并智破盗牛案,包公断案如神的美名逐渐传开了。又因包公曾在陈州放粮,而本地属于承州。年久岁深,加之过去仓头百姓多无文化,以讹传讹,就以为沉陷的古天长县就是承州了。
南宋以前,黄河也屡次南溃泛滥淮泗,但最终被修复。1128年,东京留守杜充掘黄河以阻金兵,宋金双方长期都不修复黄河,造成此后黄河长期祸害江淮,膏腴之地的古天长县所在地三阿逐渐被淹没,特别是南端的下阿陷落为溪,三阿成了“沉州”,加之随后的金军南侵与蒙古入主中原,长期的天灾人祸使得古天长县倾圻了,不得不异地重建。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天长县划归泗州,开始隶属于安徽省。
1809年,戴兰芬在《泽骨行为金斋少府作》中描写道:“三阿水,清漪漪;三阿城,冢累累。城中水涨苔痕紫,冢中棺破骷髅徒……”这里描写的不是金湖的水灾,而是天长县的灾情。说明到清代,天人长还习惯把天长叫作三阿。